五丈原大捷,曹魏元气大伤,龟缩于黄河以北,凭借天险与残余的邪魔外道负隅顽抗。
季汉虽胜,亦需时间消化战果,巩固新得之疆土。
凯旋大军回到成都,迎接他们的是万民空巷的欢呼与对未来的无限期盼。
昭烈帝刘备于大殿之上,大飨群臣,封赏有功将士。
然而,他与诸葛亮、林凡都清楚,真正的挑战,现在才刚刚开始。
如何治理这日益庞大的帝国,如何将道法的力量真正惠及黎民,如何积蓄力量完成最终的统一,是摆在面前的三座大山。
退朝之后,刘备于御书房单独召见了诸葛亮与林凡。
“陛下,”诸葛亮率先开口,他虽经林凡续命,面色红润,但眼神中依旧带着殚精竭虑的疲惫与锐利,“如今我军虽盛,然连年征战,中原、荆州新附之地,民生凋敝,流民未安。
且曹魏北遁,犹如百足之虫死而不僵,东吴孙权,亦在江东虎视眈眈。当务之急,在于‘内修政理,外慑强敌’。”
林凡颔首附和:“孔明兄所言极是。道法之力,不应仅仅用于征伐。臣近日观天象,见中原、关中之地,似有旱魃之兆,恐今岁大旱。若百姓流离,则新附之地人心不稳,易生变乱。
臣请旨,愿携天工院诸生,前往各地,以道法缓解旱情,安抚民心。”
刘备闻言,动容地握住林凡的手:“天师心系黎民,实乃万民之福!准奏!凡天师所需,国库及各地官府,需全力配合!”
翌日,林凡便带领部分天工院精通水系道法的修士以及“天枢营”中负责后勤与建设的“厚土部”道兵,离开了成都,前往各地巡视。
第一站,便是去年经历战火,又逢春旱的关中。
赤地千里,禾苗枯黄,百姓眼中满是绝望。
林凡立于骊山之巅,神识与地脉相连,感受着此地水汽的稀薄与地气的焦躁。
他并未立刻施展大规模法术,而是先命“厚土部”道兵,依据他传授的“寻水诀”,协助当地百姓勘测地下水源,挖掘深井。
随后,他选择了几处关键节点,亲手布下“小云雨阵”。
此阵乃他根据《太平要术》与自身理解所创,能小范围汇聚水汽,形成降雨。
虽然无法覆盖整个关中,但足以保证几处重要产粮区与人口稠密之地的灌溉。
当甘霖洒落,久旱的田地得到滋润,枯萎的禾苗重现生机时,无数百姓跪在雨中,向着林凡所在的方向叩拜,高呼“昊天师慈悲!”、“活神仙!”。
林凡之名,伴随着这场及时雨,迅速在关中大地传扬开来,其威望甚至超过了刚刚到来的季汉官吏。
与此同时,成都的诸葛亮,则在刘备的支持下,开始了大刀阔斧的内政改革。